文章分類    全文檢索      
序號 標題 發佈日期
1 部分外企退場,不必大驚小怪 2015-03-06

日期2015-02-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來,一些外國名企生產部門開始撤離中國,或轉投他方,或回歸本國。與此相伴,則是我國失去了一些與此相關的就業崗位和技術輸入。

  究其原因,多種多樣:中國勞動力成本提高、環保執法增強、更為挑剔技術引進、本土替代技術持續崛起等等。當然,也不排除由於我國的生態品質正面臨嚴峻挑戰,部分外企開始另做打算。

  從上述情況能否得出中國經濟惡化的結論?答案恰恰相反。就以勞動力成本提高而論,隨著我國經濟在過去三十多年的持續增長,中國人民通過勤勞致富,收入水準逐漸提高。這既是中國經濟改革的目的,也是我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結果。正是中方的大量勞動力和自然資源與國際資本在我國開放時代的有效結合,才形成了迄今為止的長期多贏。

  隨著中國繼續騰飛,以充沛勞動力為標誌的中國參與全球化的進程已進入新時代,其新標誌則是中國民眾技能提高、中國技術開始展翅、中國資本走向世界。中國的新一代正在獲得更好的學習機會並經受更好的訓練,中國的創業者正開闢更多高新技術疆域,中國數以萬億美元計的外儲正在到全球各地尋找增值機會,中國資本不再囿於國內投資, 中國每年有一億多人口出國出境旅遊,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市場,凡此種種,都說明我們的現代化顯然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成果。一些外國在華投資此時退場,恰恰不是中國經濟的惡化,而是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自然後果,它在相當程度上折射出我們的成功。對於那些外國低端製造業的撤出,尤其應該作如是觀。即使是一些外國高端製造業選擇歸國,也說明了外方經過不懈努力,逐步縮小了國內製造與中國製造的成本差距,我們有理由為此恭喜外方。

  任何成功都伴隨著潛流,任何機遇也相伴著挑戰。即便有國外低端或高端製造業部分退出,中國人總還是需要工作的。只是進入到新時代,中國人將更多地自主創業,就如同中國人正努力成為拉動國內市場消費的主力。因此,我們應該發展綠色產業,致力於先進製造,積極平衡製造業和服務業兩端,多在附加值上下工夫。

  中國人善於開動腦筋,我們曾因面臨困境而提出改革開放。當下,因為成功而面臨新挑戰的中國,更需進一步開動腦筋,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深化改革,以科教為抓手,以創新為生命,使中國製造沿著中國航太、中國高鐵、中國核電、中國超算、中國新能源、中國大飛機大艦艇的進步軌跡實現全面升級。

  人們注意到,中國是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是全球第一貨物貿易大國。人們還注意到,中國對外資、對外企在華製造的挑剔確實在增加。顯然,當我國具備了一定的替代技術,那種外國通信技術與設備可以闖入我國敏感部門的局面理應改變。中國為了國家安全而採取必要的保護,乃是任何主權國家都會採取的正當之舉。如果我國因此有所失,那我們一定因此更有所得,這都是中國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